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青蓝课堂】晏家坪第二小学教学设计展播(二十八)

【青蓝课堂】晏家坪第二小学教学设计展播(二十八)

2022年12月26日 14:50:46 访问量:116





2022



线上教学共同成长

停课不停学一起向未来

师徒携手做学霸




为有效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晏家坪第二小学立足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教师成长步伐,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基本技能的锻炼,促进学校教师磨练教学内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专业地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思想,夯实业务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组织开展了以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准为目标的“云端微课堂”教学设计展播。




《司马光》教学设计


晏家坪第二小学   陈宁宁



【课前解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本课重点是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关注朗读与理解:教师应在朗读中,结合注释和生活经验,不断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停顿的目标。这样,朗读与理解双线并行,在朗读中帮助理解,在理解中促进朗读。

关注文字与画面:文章虽短,但画面感十足,根据课后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一要求,教师应抓住文中系列动词,聚焦每个画面,让学生看清、听清,把短小精悍的古文还原成一个生动具体的白话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感觉如临其境,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认识。

关注汉字教学: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不算多,也并不算难,但是汉字教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和谐地融入整个教学中,与教学相得益彰。教师应将汉字音、形、义的教学纳入整个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5个生字,会写司、庭7个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司、跌5个生字,会写司、庭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

1.看图猜古诗,揭示课题

1)引导学生欣赏两张图片,回顾一、二年级学过的古诗《村居》《池上》,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里的儿童生活是什么样的。

2)学生交流,教师揭示课题:这两首古诗都是古人用他们自己的写作方式描写儿童生活的作品。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古人讲述司马光小时候故事的课文——《司马光》。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学习复姓,了解司马光

1)指名学生说说司马光的姓和名。

2)引导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学过哪些复姓,自己知道的复姓的人。

3教师讲解“司马”一词,提醒学生:司马不仅是复姓,在古代还是官职的名称,比如,我们熟悉的大诗人白居易就做过江州的司马。

4)教师介绍司马光,学生了解识记。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特点

1.读好课文,读出节奏。

1)学生跟着范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2)出示正确停顿。

3)全班齐读。

2.感知文言文特点。

1)提问: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预设:字数比较少、比较难理解。

2)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认识文言文:在我国古代,要表述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如问某人吃饭没,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所以文言文就是古人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设计意图:文言文与白话文相比,在遣词句上的风格截然不同,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们首先遇到的难题。因此在让学生初读时,采用了跟着范读来读的方法,降低断句难度和心理压力,并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请学生再读课文,在文中圈出表示人物的词语。

1)学生默读,圈画。





2)出示圈画出的人物,教师相机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词语分别指的是谁吗?

预设:“群儿”指在庭院玩耍的所有孩子;“一儿”指其中一个孩子;“众”指除了司马光和跌倒在水翁里的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们;“光”指司马光;“儿”指登瓮的孩子。

2.借助注释,感知课文大意。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借助课文注释,四人小组合作说说文中的人物都做了什么事。

提示: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在古文学习的过程中,一般会在难理解的字词右上角标一个数字标记,根据数字标记,我们可以在文章下面找到相应的解释,这就是注释。

1)理解“群儿戏于庭” 

①引导学生通过组词来理解“群”“戏”“庭”的意思。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

③教师小结: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

2)理解“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①引导学生给“跌”“没”组词。预设:跌(跌倒);没(淹没)。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一个小孩爬上水瓮,一不小心掉到了水里。

3)理解“众皆弃去”。

①引导学生给“众”“弃”“去”组词。预设:众(众人);弃(抛弃);去(离去)。

②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皆”是全,都的意思。

③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其他孩子都丢下他,吓跑了。

④提问:你知道哪些带有“皆”字的四字词语?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含“皆”的成语有皆大欢喜、人尽皆知、比比皆是、草木皆兵、全民皆兵、举世皆知……

学生抄写积累。

4)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

①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持”“击”的意思:“持”是拿的意思;“击”是砸的意思。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司马光拿起石头把水瓮砸破了。

5)理解“水迸,儿得活”。

①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迸”是涌出的意思。“水迸”就是瓮被砸破后,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的样子。

②指名学生说一说句子的大意。预设:水涌了出来,那个孩子得救了。

3.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找停顿规律。

再次出示正确的停顿,并提示朗读时可以在人物后面稍作停顿: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背诵课文。

1)背一背,填一填。

出示课文,只显示人物,其他留空。指名学生读,齐读。

群儿___________,一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___________,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___________。

2)背诵指导。

提示:背诵本课,需要首先理解文言文的文意,然后反复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不看教材,试着背诵,注意背诵时也要和跟读时一样,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尝试背诵。

四、书写指导

1.指名认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庭、登、持,教师范写。

庭:注意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广”要写得舒展,第三笔是竖撇,稍长。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可稍超出第二笔横。

登:上宽下窄。上半部分的笔顺为横撇、点、撇、撇、捺,左低右高,右上的两撇短而平行,捺笔从竖中线开始写,注意保持整个字的重心。

持:左窄右宽。右半部分“寺”注意横画有长有短,横画之间的距离相等。

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

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

2.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本课生字词写2遍,词语解释写2遍。

板书设计

   
                       
                            












撰 稿 | 陈宁宁            

编 辑 | 程丽萍            
初 审 | 唐占飞            
终 核 | 杨建东 王慧超


    

      









编辑:网校客服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第二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