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

2017年10月16日 08:57:11 访问量:405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具有针对性、自主性、活动性、预防性、发展性、教育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特别对于那些尚未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广泛地开展这项活动,使它成为学生在校活动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它也是中小学教育一项必不可少的核心工作。一项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发展性、系统性、活动性、针对性、激励性等原则要求的活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确立活动的目标

确立活动的目标就是确立活动所要达成的最后结果。在确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发展性目标或调适性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阶段特点、时代特点以及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等,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理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关理论主要有团体动力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卫生学等学科有关的原理、方法、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购买这些方面的书籍或订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大众心理学》等杂志进行学习,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制订明确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

为了使活动目标便于实施和检验,在设计活动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明确化和具体化,做法是:

(1)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大纲

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有关人员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在这份文件尚未出台前,各校可参考《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结合本校学生的情况,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大纲,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分目标以及各年级的分目标和相应的内容,以便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某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

(2)活动前进行专项的心理调查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在设计活动前,可进行专项的学生心理测验或调查,然后根据测验或调查结果制订出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如厦门实验小学六年级某班开展的一次“如何给人保留面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事前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学生应激事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了本次活动的具体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懂得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总是多设身处地为人着想。通过讨论、评议、引导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增强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

(3)结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在设计一项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可结合平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家校联系中、个别心理心理咨询中、心理信箱来信中所反映出来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

此外,教师还可参照有关书刊中相应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所确立的具体目标。

二、确定活动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必须通过一列活动内容为载体来体现。活动内容是指活动项目的集合,而活动项目表现为一具体的活动单元。因此,活动项目确定得是否适当,活动单元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人格教育、学习心理辅导、青春期心理辅导和择业与生涯辅导等。为了使活动项目和活动单元选择与区分更加合理,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可根据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和发展的关键期,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重点。同时,可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在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另外,也可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一些成功经验。

三、进行活动单元的设计

单元设计是指如何针对某一具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容而制订的实施计划,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内容:

1.确定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体现了活动主题,具体地标志着活动的特定内容。在确定活动名称时应注意:中性表述。活动名称最好不要有太浓的政治色彩、过强的专业性或明显的结论性。紧扣主题。活动名称最好要与活动的主题、内容密切联系。新颖别致。一个新颖别致的活动名称本身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题目作为活动的名称。

2.确定活动对象

为了使活动便于实施和提高效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般以全班学生为对象,有时也可以全年段学生或同质小组为活动对象。

3.确定活动目标

单元活动目标是指一项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确定活动目标实际上就是选择训练培养的某种或某几种心理素质,或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如以“送你一缕阳光”为活动名称的这一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师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初步体验人的复杂情感,懂得有些情感是好的,有些是不好的。初步学会控制情绪的一些方法。尝试一下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方法之一--学会称赞,从而使学生获得一次愉悦的情感体验。

在确定活动目标时应努力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能假大空,而要真小实。例如我们不能泛泛地把“健全的人格”、“完善的自我”作为一项单元活动的目标,而应把这些抽象的概念明确具体化为可以观察评定的和可以训练培养的活动目标。如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我肯定、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等。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到来,对公民的创新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尽可能地予以考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使中小学生产生了心理困惑。还有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某些失误以及各种媒体的信息污染使中小学生出现了某些心理扭曲。这些问题都急需要通过针对性较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解决。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如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选准自己的发展前途与人生目标等等。这些目标如果放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设计就太难了,最后只能落空。

4.设计活动过程、选择实施的方法

一般来说,每一活动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起始活动。这个环节一般要有一个“热身活动”,以便创设一种团体活动发氛围,引起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激发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当然,如果上一节可是体育课或音乐课,就不一定要有“热身活动”。此外还可安排自我介绍、澄清活动目的等活动。主题活动。这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环节,主要是设计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由学生(或教师)主持、参加、组织的自主式的小组活动。如小品表演、讨论交流、游戏活动、观看录象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法:如六六讨论法、配对讨论法、脑力激荡法等。价值澄清法。如完成句子、项目选择、假设性问题讨论等。角色扮演法。如哑剧表演、空椅子表演、角色互换、改变自我扮演、双重角色扮演、魔术商店店主与顾客的扮演等。游戏活动法。如竞赛性游戏、合作性游戏、探索性游戏、建设性游戏等。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小学中低年级。讲述故事法。如讲述战争故书、案件故事、创造发明故事、伟人成长故事、富有深刻寓意的东方故事等。行为改变法。如行为训练法、示范法、奖赏法、心理契约法等。认知改变法。主要是通过改变非理性的观念来改变行为。上述这些方法教师可根据活动过程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活动的目标选择使用。结束活动。这个环节一般可安排回顾总结、谈收获和感想、布置跟进性的心理作业、祝福和道别等活动。

5.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活动单元设计应对活动的时间作出估计和安排:对整个活动需要多长时间作出估计。一般来说每一活动以2节课左右为宜。时间太短,学生对问题讨论不够深入,体验不多,练习太少,达不成共识和训练的目的,容易走过场。时间太长,活动会偏离主题,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对活动过程每个具体环节所需的时间作出估计和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实施活动时出现赶进度、草草收场等情况的发生。

6.准备活动的场所和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场所一般在教室进行,如果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多(1个班级以上),可选择较大的教室或会议室进行。如果是野外拓展训练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场所。同时,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要准备好。如各种印刷品、道具、影视录音、电脑课件等。

7.拟订实施的程序

拟订活动的实施程序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活动团体的组成与分组。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活动实施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学生主持人的挑选和训练。活动过程的调整。活动过程的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有精心设计好,才能实施得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中小学只有广泛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编辑:教育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第二小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